让读书助推公司企业文化 ——公司举办纪念第24个“世界读书日”读书分享活动

2019-04-23 分享
  

1616年4月23日,世界文学史上两颗耀眼的巨星陨落了,他们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到201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已进入第24届,活动已由最初的出版商、写作者、读者人,扩展到整个社会层面。万象创新科技产业园和四川进德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向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把读书作为培养员工个人素养的重要形式,而且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本次“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下午,公司组织了主题为“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书分享会。公司20余位同事围绕主题,畅所欲言,踊跃发言,分享交流读书体会,充分展示了读书的魅力和公司企业文化的活力。


从发言情况看,公司员工读书三个明显特点:一是读书藯成风气。不仅领导、业务骨干在读书,普通员工,甚至后勤人员都在读书。二是阅读范围广泛。既有文学,又有经济、管理、社会、历史、人文,既有文化类书籍,也有知识实用类书籍。三是用知识武装思想,思考社会人生,指导工作生活。

本平台在此刊发本次读书分享会上部分发言辑录,以飨读者。

公司执行总经理周闻道 ——《解忧杂货店》

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这是一部长篇小说,2011年在日本《小说野性时代》连载后引起轰动,角川书店随后于2012年3月发行单行本,后翻译介绍到中国,并被拍成电影。我认为,这本书之所以为人喜爱,在于它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在现代文明下人的焦虑、忧虑和人性的复杂性、多样性,给人以生命的积极启迪。

该书的故事围绕僻静街道旁的一家杂货店展开。这是家已经废弃的杂货店,一扇破旧的铁卷门,一个盖的紧紧的牛奶箱,牛奶箱连结着过去和现在。这是杂货店的基本状态。可是,九月十三日的深夜,却因为三个小偷的闯入,让这家杂货店突然变得意义非凡。他们没有发现猎物,反而发现了一封咨询烦恼的信。他们怀着一丝好奇与第一次有人向他们倾诉的惊喜感受,用自己不算成熟想法给对方提供了建议。随后,一夜之间信件来来回回,寂静的夜晚只有开箱关箱以及信件掉入箱内的啪嗒声清晰可闻。无论是男友身患绝症者、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的年轻女孩月兔,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在现实中寸步难行的松冈克郎,还是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少年浩介……只要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奇妙的事情随即不断发生。

三个小偷在经历逃亡和驻留之间挣扎之后,选择了暂时忘记自己的危险处境,享受着与人分忧的奇妙经历。人们不管遇到什么烦恼,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当那扇改变房屋内外时间流速的后门缓缓关上,三个小偷等来了形形色色的咨询者——从最初的月亮兔小姐,到鲜鱼店的音乐人,再到想辞去正式工作而在酒店工作的年轻姑娘……他们的命运因为一封封投向未来的信件而发生了改变……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主要有几点:第一、烦恼的共同性。现实社会的急促变化,造成人的不适应性和危机感,人的欲望与现实的差距,及人性、人的生活环境的复杂性等,都是烦恼的根源。富有富的忧,穷有穷的忧,贵有贵的忧,贱有贱的忧,顺有顺的忧,不顺有不顺的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第二、选择的自我性。人生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许多烦恼都产生于选择过程及以后的不自信。如书中浪矢爷爷对他儿子说:“我谘商多年,终于了解到一件事。通常谘商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找人谘商的目的,只是为了确认这个答案是正确的。”选择这条路,就意味着放弃另一条路,选择是否正确,只有让实践验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过去选择的否定,因为任何选择都是你做出选择时的最佳结果。唯一正确的姿态,是尊重自己的选择,并尽最大努力去让选择变得更圆满。第三、人性的复杂性。哪怕是人性异化了的小偷,在特殊环境下,也可能成为为人解忧的心理咨询师,并在与形形色色的“忧”接触并用心为别人“解”忧中,实现自身人格的嬗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乃一个恒古的定律,当泰然处之;与人分忧解忧,是一种享受与价值实现。小偷尚且能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

公司顾问黄远强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是一本应该随身携带的好书,置于床侧,放在客厅里,可以浅尝,也可以深味。它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历久而弥新,好像一位良师益友,在道德上、精神上、行为准则上指导你,给你安慰,给你鼓舞,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同时,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如何对待财富和幸福,读了这本书,我们会觉得生活更充实,目标更明确,人生更有意义。

公司项目部部长李力 ——《明朝那些事》

这本书一共7部——大明王朝从建立到灭亡前后三百年的时光,就呈现在这寥寥数千页的纸上。三百年,是十万九千五百七十五天,是二百六十二万九千八百小时,还有明朝十六位皇帝,大明帝国的前前后后繁华衰落,都在这七本书中。其中一些着名人物的命运,他们每个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的的确确就只有几页。比如常遇春,这位大明开国第一功臣,自太平之战时自告奋勇,在其后几年中参与了帝国建立的所有重大战役。后北出大漠取得大胜,班师回朝,经柳河川时暴病而亡,年仅四十。即便是这颗耀眼的将星,在这本书中的记述,也不过就数页而已。


公司综合部部长高文 ——《肖申克的救赎》

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故事主人翁是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被杀而被判无期徒刑,由于监狱的腐败,本身无罪的安迪反而在肖申克监狱饱受了各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摧残。二十多年的时间,亲手挖出400多米的管道,最终安迪靠自己的信念和希望重获自由。在这样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作家笔下的人物通常会自甘堕落或精神崩溃,而斯蒂芬·金塑造的安迪却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让人们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公司财资部雨遥 ——《南渡北归》

《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描绘了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如陈寅恪、傅斯年等人命运的剧烈变迁。抛开作者个人的情绪和喜好,循着史料的指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面对国难,大师的选择是如何对得起德高望重的大师之名,而面对政治,不同的选择却给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流芳百世抑或遗臭万年?对于一个小人物而言,或许终生也不会遇到这样的选择。但是,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我们预测不了明天和结局,日常靠努力,节点看选择。有生之年,唯有不忘初心,不后悔,不放弃,时间终会给我们答案。